Taipei Headquarter | Taoyuan | Taichung | Kaohsiung | Xiamen | Jin Mao PRC Lawyers (Shanghai) | Manila | GUANGDONG | 泰國所Avanta & Co Company Limited |

【刑事】【#法庭上的一刻沉默】

2025-07-31 15:17:49 UTC

#法庭上的一刻沉默】

「法官,我願意接受 #死刑,只希望……如果我真的死了,可以把我的器官捐出去。」

那一刻,整個法庭靜得像沒有空氣。

我轉頭看向被告,他低著頭,聲音有些顫抖,卻清楚、堅定。

我們是他的辯護律師,我從未教他說這句話,也從未建議他這樣做。在我們的職責中,原本是希望幫助他爭取一線生機,讓法院考量是否還有其他更適當的處遇。畢竟,即便是犯下重罪之人,也應在制度中獲得最充分的辯護。

但他卻在庭上,主動對法官說出:「我可以接受死刑,我也跟被害者家屬道歉。」

我們都愣住了。

我不敢說這是一種救贖,因為一條人命已經無法挽回。這個人,曾經是社會眼中「罪大惡極」的殺人犯,他殺了自己最親密的伴侶,理由是「她背叛了我」。

過去的他,對女友的死亡毫無悔意,甚至認為「她該死」。
但今天,他說

「我錯了。就算她辜負我,我也不該用殺人的方式來報復。那是我自己的錯。」

我身為律師,當下竟有些哽咽。

我們總說,「司法是冷的,但人是熱的。」但當這句話,在法庭上具體地體現在一個曾經完全不願面對錯誤的被告身上時,那種震撼,不是文字可以形容的。

他並沒有替自己求情,沒有推諉、沒有裝可憐。他只是說:

「我願意死,但我的死亡至少還能救幾個人。」

或許有人會覺得他這是戲碼、是表演。但身為他的律師,我知道這不是演的。

那一瞬間,我看到了一點點,不是為了求生的悔改,而是發自內心的改變。

而這樣的改變,雖然不會改變法律對他的判決,但卻改變了我們對「悔過」這件事的看法。

你我或許都曾覺得,有些人壞透了,改不了。但今天,我看到一個曾經怨恨滿身的人,終於低下頭,承認自己錯了,願意承擔一切後果。

這一刻,我只想靜靜地記下來,分享給你們。

司法的天平,不只是用來懲罰,也是一面鏡子。
鏡子裡面,照見的是每一個「人」,包括我們自己。

#法庭筆記 #身為律師的震撼 #悔改不是免責 #而是人性的開始
#
法律與人性之間的距離 #器官捐贈 #死刑思辨

#劉韋廷律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