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醫政藥事】羅嘉翎奪銅遭中醫冒用 醫澄清:沒賣藥、僅宣揚理念
2021-07-27 14:10:25 UTC
跆拳道選手羅嘉翎,出征奧運奪得銅牌,全台歡喜同時,網路上也出現一篇中醫廣告,配上羅嘉翎比賽照片,寫上183公分如何辦到,附上中醫粉專名稱,羅爸爸看了說,根本沒使用他們粉專任何商品, 這樣是廣告不實,律師也認為有詐騙的疑慮,對此爭議,粉專醫師接受訪問澄清,雙方協議後 廣告下架,表示只是宣揚理念沒有賣藥品。
READ MORE2021-07-27 14:10:25 UTC
跆拳道選手羅嘉翎,出征奧運奪得銅牌,全台歡喜同時,網路上也出現一篇中醫廣告,配上羅嘉翎比賽照片,寫上183公分如何辦到,附上中醫粉專名稱,羅爸爸看了說,根本沒使用他們粉專任何商品, 這樣是廣告不實,律師也認為有詐騙的疑慮,對此爭議,粉專醫師接受訪問澄清,雙方協議後 廣告下架,表示只是宣揚理念沒有賣藥品。
READ MORE2021-07-18 03:00:17 UTC
三級警戒還沒完全解封,網路上假消息卻不斷出現。男子蒐集各國報導,自行編撰,就在通訊群組上謊稱,歐美各國都有民眾,施打AZ疫苗後死亡的案件,調查局循線在台北市逮到人,將他移送法辦。
READ MORE2021-07-10 08:31:46 UTC
北市一間診所醫師,發現有病患的肺部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的症狀,請病患轉診去做PCR篩檢,對方卻不高興,在診間以髒話辱罵醫師之外,出了診所還折回來,拿下口罩在門口嗆聲,說「不會看病不要當醫師」。無辜遭嗆的讓當事醫師也拍片還原當時情景,認為醫師不該遭受這樣的對待,對此律師也說這位民眾的行為,恐怕已經觸法。
READ MORE2021-05-26 09:47:45 UTC
全國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14日,不少政府部門及民間企業,早早啟動了分流辦公以及居家辦公,但如何確認員工,在居家辦公期間沒有在外趴趴走,也成為了企業的一大難題。律師就提醒了,如果民眾打了上班卡,人卻在外趴趴走,這樣恐怕涉及業務登載不實罪,最重可判3年,假如是公務員的話罪更重,最高可以判7年,如果又請領了加班費,可能還會涉及貪污治罪條例,以及詐欺罪。
READ MORE2020-12-28 03:00:38 UTC
紐籍機師染疫卻不遵守防疫規定,導致傳染給2名同事,更讓台灣出現本土個案,引發眾怒。雖然開罰30萬,只是他害數百人得接受採檢和隔離,超過600萬費用得由全民買單。 所以有人在網路發起連署,提案只要不遵守規定,一律以「刑法」處罰,讓違規者留下案底,不能只是罰錢了事。 案765紐籍機師不甩防疫規定,傳染給2名同事,以及本土病例案771,卻只罰30萬,引爆民眾怒火,發起連署提議修法,只要不遵守防疫規定,一律以「刑法」處罰。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,人民怒火難平,提案要將原本的傳染病防治法第62條中,明知自己罹患傳染病至罹患於人者,改成致傳染他人可能性者,擴大制裁範圍,只要違規就得坐牢,留下案底,已經有數十人附議。
READ MORE2020-04-17 14:29:14 UTC
最近一對旅美30年的夫妻,在美國就出現肺炎相關症狀,但兩人還是先後搭機回台,入境後立刻採檢通報,並且確診。但兩人搭機時都沒有主動通報航空公司,導致同機的機組員跟乘客都得居家隔離,成為防疫漏洞,引發外界質疑。對此桃園地檢署偵辦,將查明夫妻倆是否隱匿病情,如果明知故犯,最重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,或處最高200萬元罰金。創下國內頭一起,被檢調偵查的確診個案。
READ MORE2020-04-13 00:21:34 UTC
為了加強防疫能量,行政院目前正在規劃「社交警示APP」,如果民眾靠太近,就會發出警告聲,不過就有專家認為,有「侵權疑慮」,同時也為了預防51連假再有塞爆狀況,之前高速公路APP也將加入「人流標示」,取代原本的細胞簡訊!
READ MORE2020-03-25 13:29:16 UTC
不讓台灣出現大規模社區傳染,從中央到民間,全都繃緊神經,但近來卻不斷出現,居家檢疫者違規趴趴走、公家機關隱匿旅遊史,或是回國民眾留下假資料,恐怕成為防疫缺口。雖然目前最高已罰到100萬,但有人認為,罰則還是太輕,畢竟威脅到全民健康,應該再提高。到底治亂世,該不該用重典? 法律上是否違反比例原則? 比起處罰,有沒有更有效的防範作為?
READ MORE2020-03-18 03:14:42 UTC
高中以下師生出國禁令一出,立刻引發教師團體反彈,痛批政府的命令只針對教師,是差別待遇,如果真的要防疫,應該所有民眾都一視同仁,律師也認為,雖然行政院強調禁令是根據紓困條例,有法源基礎,但是已經明顯侵犯到人民的自由,有違憲的疑慮。
READ MORE2019-07-12 16:19:07 UTC
過敏性支氣管炎,向工廠求償成功!高雄有一對父子長期咳嗽過敏,住家旁邊有一間建材工廠,他們控訴是工廠排放的木屑粉塵危害他們的健康,因此求償,第一審民眾敗訴,但在第二審時逆轉,工廠得賠償50萬元,律師指出這次判決很罕見,主要關鍵是當事人的診斷證明。
READ MORECopyright © 2017 Designed by Taipeilaw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