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民事】【指定路線叫車,堅持不多付!半年後竟被告詐欺?這種事真的會發生!】
【指定路線叫車,堅持不多付!半年後竟被告詐欺?這種事真的會發生!】
三立新聞這則報導,可不是八點檔,是真實發生的荒謬日常。
台中一位乘客用叫車App搭車,途中改走指定路線,司機提醒「會多收費喔~」,乘客說「OK沒問題」。結果到站後卻只付原本的車資,拒付額外費用。
司機怒了,告上地檢署,控告他詐欺!半年後乘客收到開庭通知
叫車改路線就會變詐欺?這不是誇張,是對法律不了解!
乘客與司機透過平台(像Uber、55688)建立的,是「運送契約」,車資就是契約的一部分。
如果乘客中途指定路線,司機也事前告知費用會調整,乘客點頭說OK,這就等於雙方「重新約定了價格」。
乘客後來說「不付」,最多是「積欠運費」,走民事債務處理,並不等於刑法上的詐欺罪。
要成立詐欺罪,必須證明乘客一開始就有「騙司機跑一趟」的惡意,光靠他事後不付錢,根本構不成詐欺。
【提醒民眾】
叫車過程中若有改路、改價格,記得留紀錄(平台對話截圖或錄音),保護彼此權益,別讓「說好的事」變成對簿公堂的爭議!
#劉韋廷律師
#搭車也變詐欺
#三立新聞
新聞網址: https://youtu.be/1vVFcHXHY7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