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所 | 桃園所 | 台中所 | 高雄所 | 廈門所 | 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 | 香港所(司徒維新律師行) | 广东达方律师事务所 | 泰國所Avanta & Co Company Limited |

Category: 家事/離婚/夫妻財產制/家暴/通姦/收養/認領/繼承

【民事】「千萬豪宅歸太太,千萬債務歸先生?法律讓人笑不出來的真相!」

2025-08-17 09:36:38 UTC

今天到保險經紀人公司演講,我一開場就跟大家說: 「學夫妻財產制,不是要變自私鬼,更不是為了算計配偶,而是為了多懂一點法律,少一點誤會。因為法律的運作,常常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。」 接著我舉一個我碰過的實際案例: 先生為了表達愛意,把房子登記給太太。太太名下立刻多了一棟千萬豪宅,但貸款辦不下來,因為太太沒收入。於是,誰去借錢?當然是先生!結果就變成:太太拿到完整的資產,先生背起整筆債務。

继续阅读

『民事』【媽媽走後,我們怎麼成了仇人?】

2025-08-15 09:30:54 UTC

「媽走了,遺產怎麼分?」 「你從小就比較得寵,現在還想多拿?」 「當年你結婚媽媽有先幫你付房子頭期款…」 「當年妳結婚媽媽不是也有出錢給你做嫁妝嗎?」 從那一刻起,手足的稱呼變得陌生,書狀裡全是彼此的惡意跟計較。 這不是幾千萬的豪門爭產,只是幾百萬元的遺產。

继续阅读

【民事】「我養你到好,你卻打到我斷骨」

2025-08-12 14:52:15 UTC

她一瘸一拐地走進來,臉上看不到笑容,手握拐杖,像扶著最後一點力氣。 「律師,我是不是很傻?」她低著頭,聲音細得幾乎聽不見。 原來,幾年前,先生出了場嚴重車禍,還是先生的過失造成的。失去工作後,他一蹶不振。她沒有離開,反而變成全家的支柱,花錢請律師、付醫藥費、生活費,甚至靠自己炒股票,一分一毫地賺,撐著他復健了好幾年。 可是,當他不再是那個能養家的男人時,他的自尊碎了,脾氣卻硬了。先是對她大小聲,嫌她照顧不周;後來,竟動手家暴。那一拳,讓她肋骨斷裂,那一踢,讓他腳斷了,連走路都必須靠拐杖。

继续阅读

【民事】離婚調解夫妻財產子女扶養

2025-08-04 14:39:21 UTC

「我只是想看我兒子, 為什麼太太都要阻止兒子讓我探視?」 對造律師:「未必是媽媽阻止你看喔,你可能要想想,或許你兒子不想見你?」 這是多麼傷人的一句話,整個人像是突然被抽空了。

继续阅读

【民事】夫妻財產 你的不是你的?

2025-08-02 16:47:22 UTC

午後突如其來的大雨,把街景洗得一塵不染,卻洗不掉大家對法律的渴望。咖啡店裡的座位早早坐滿,人們一邊抿著溫熱的咖啡,一邊投以專注的目光聽我說話。 「律師,那我買給我太太的房子,我應該也有一半吧?」 坐在窗邊的先生皺著眉,語氣裡有不安也有一絲懊悔。 我看著他,輕聲回:「法律不是憑感覺,登記在誰名下,就屬於誰,你沒有那一半。婚姻裡的『我們』,到了財產上,可能就變成『你』和『我』。」 這位先生聽完,眉頭不只皺著,甚至都要打結了。

继续阅读

#夫妻財產制 & #遺產繼承

2025-07-20 14:50:24 UTC

跟各位分享一個既實用又敏感的話題:#夫妻財產制 & #遺產繼承。 說到這個主題,真的要先深呼吸三次,因為每次講到「夫妻財產制」,我都會先偷偷觀察一下台下 👀「老公比較多?還是老婆比較多?」 方向一講錯,可能就走不出這個會場了(認真!) 為什麼這麼敏感?因為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誤會 「老公名下的財產,老婆有一半;老婆名下的財產,老公也有一半」 所以很多夫妻都想說:「登記在誰名下不重要啦,反正一半是彼此的❤️」 但!這句話的正確翻譯應該是: 「你以為是一半,其實是 ‘誤會一半’」

继续阅读

「民事」老公留下的遺產,怎麼分?

2025-07-17 07:55:32 UTC

昨天在苗栗南庄,青山綠水中談保險與遺囑; 今天,又來到苗栗,但是進了法院,處理的是血濃於水的遺產爭執。 九十歲的老母親,坐在輪椅上,手指微微顫抖。 七十幾歲的女兒站在對面,滿臉憤怒地說: 「請跟我媽説,我只是拿我應得的。爸爸當年拿我的錢去買土地,現在呢?我什麼都沒了!」 調解委員害怕雙方衝突,請老母親在另一間會議室等待, 當調解委員告知老母親這些女兒的要求,老母親緩緩抬起頭,含著眼淚,一字一句地說: 「她從小體弱,我最疼她,什麼都讓她先……我老了,只想把這個老公留下的田地給孫女,她們是唯一會回來幫我洗澡、陪我吃飯的人。」 這場「遺產調解」就這樣變成了一場「清算大會」,從五十年前誰吃誰的紅蛋、誰沒送誰結婚禮金開始吵起,帳帳總總,像打不完的舊帳一樣,繞進了一個沒有出口的死胡同。 「法律可以分出財產,但分不出愛,也還不了恨。就算判決下來,不如你意,這筆帳,是不是還要帶到棺材去繼續爭?」 老母親低頭哭了,女兒沒回話,只有眼眶泛紅。 那一刻,我多希望自己不是律師,而是一位時光旅人,能帶她們回到那個母親牽著女兒小手過馬路的日子。 那時,沒有財產,卻有笑容。沒有爭執,卻有依靠。 「遺產,若是拿來計較恩怨,只會讓親情成為債務; 但若是留來傳遞愛,才是真正的財富。」 你想讓遺產成為家族破裂的開端? 還是彼此道謝的最後機會? 願你在爭吵的盡頭,還能記得那年你喊「媽媽」時,她第一個回應你的笑。

继续阅读

【民事】遺囑贈與動保團體

2025-07-14 16:01:19 UTC

「律師,我知道你會覺得我太絕情。但我真的累了……」 在病床前,她聲音沙啞卻清晰地說: 「雖然我很愛我的父母,可是這些年,他們為了那個一再出錯、卻從不改過的弟弟,把家產敗光了,連我每月寄回家的孝親費,也都被拿去填弟弟的無底洞。」 她笑了笑,眼神卻泛著濕意: 「我不是不孝,只是我不願我的人生心血,最後又流向那個無可救藥的人。」 「我會在遺囑裡,留下一百萬給爸媽。讓他們知道,我仍是那個疼他們的女兒。」 她停頓了一下,低頭摸著床邊的貓,溫柔地說: 「至於剩下的幾千萬,我希望你幫我,捐出去——全部都給動物保護團體。我想,讓這份愛,延續給更多像牠一樣無依的生命。」 這是一份我協助立下的遺囑。 她未婚、無子、無怨,只有一隻貓咪,陪她走過最後的歲月。 她是一位工作狂,也是一位溫柔的女兒。她曾努力維繫一個破碎的家,卻在失望中學會放手。 🎗️她最後選擇——把所有的愛,給真正會回應她愛的生命。 💬她說:「人心我抓不住,但貓咪的呼嚕聲,是真正撫慰我癌痛的良藥。」 🔸她留下遺囑,不是為了切斷血緣,而是為了延續愛。 🔸她不是捨棄親人,而是把愛留給了更懂珍惜的存在。

继续阅读

「刑事」【#保護令不是廢紙,是你對生命的最後求救,而法律聽得見!】

2025-07-09 09:40:57 UTC

「我拿到保護令了,但他還是來了…」 「我報警、錄音、寫筆錄,可是還是怕他知道我在動作…」 這不是你一個人的恐懼。 在台灣,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站在保護令的門口,想保護自己,卻又怕激怒那個熟悉的惡魔。 新北地院每年核發約1600張保護令,多數受害人卻無法得到有效保障,也讓人不禁質疑,保護令是否淪為廢紙。 這幾天的新北土城命案,一名女子聲請保護令、對方違反卻被無保請回,兩天後,她和妹妹被殺害。令人心碎。 很多人問我:「律師,保護令有用嗎?」

继续阅读